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妹妹被杀后我化身周处复仇由网络作家“李相封”所男女主角分别是沈知屿林砚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1我死了那是十年前的秋风很树林里落叶刮得满脸都是我记得我哭着求她放过喊她的名喊到喉咙都哑可她只是站在我面穿着我新买的白色风俯下轻轻地说:“你不是一直都想休息吗?那就歇一歇姐”她的声音温柔极像是哄小孩睡觉一然锹落下去的瞬我感觉自己的脸被泥土掩鼻腔灌满了潮湿的土腥胸口的血早就流干连呼吸都不再挣我以为我真的死可我醒十...
1我死了那天,是十年前的秋天。风很大,树林里落叶刮得满脸都是血。
我记得我哭着求她放过我,喊她的名字,喊到喉咙都哑了。可她只是站在我面前,
穿着我新买的白色风衣,俯下身,轻轻地说:“你不是一直都想休息吗?那就歇一歇吧,
姐姐。”她的声音温柔极了,像是哄小孩睡觉一样。然后,锹落下去的瞬间,
我感觉自己的脸被泥土掩埋,鼻腔灌满了潮湿的土腥味。胸口的血早就流干了,
连呼吸都不再挣扎。我以为我真的死了。可我醒了。十年后,
我从那场死亡的深渊中苏醒过来,却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变了。她,成了我。她穿着我的衣服,
拿着我的证件,过着我的人生——甚至要在今天,嫁给那个我从前深爱的男人。
2她怎么瞒过了所有人?后来我才知道,她不仅“模仿”我,她干脆重建了一个我。
•她最先清除的是“我过去的人脉”。上大学时的朋友,她说“我出国了”;高中的同学,
她说“我换了手机号”;我曾喜欢过的老师,她说“我不再弹琴也不再写诗了”。
她挨个删人、换号、搬家,连父母的通讯录都帮他们“优化”了一遍。“你们都老了,
不用整天群聊这些了,砚砚出国了,也不是以前那个小孩了。”她笑着劝母亲时,
语气自然得像真心孝顺。有一两个老同学曾想约“我”喝咖啡,她见了,
对方却说:“你变了好多啊,气质完全不同了。”她点点头,说:“人都会变的。
”她就这样,用时间、沉默、和“淡了”的人情味,把我过往的痕迹,一点点“抹掉”。
•那段时间,她每次出现在公众场合,都格外谨慎。
她不拍短视频、不开直播、不做访谈——她说她是“低调的文艺作者”。她只保留一种形象,
一种声音,一种“砚砚专属”的生活方式。甚至,她雇了专业的人设团队,
为“林砚砚”量身定制了一个介绍:“从小天赋出众,却不善言辞,
大学期间因家庭变故封闭多年,靠写作走出黑暗,重塑自我。”完美。甚至比我活得还合理。
•而我曾经的一切——比赛经历、文章获奖、社团记录,她都一点不少地继承了,
还用更漂亮的格式重新整理。我不禁想:也许在别人眼里,我本来就该是她这个样子。
温柔、沉静、聪明、恰到好处地无害。我活着时没做到的完美,她做到了。
•但她唯一没学会的,是梦里的我。她梦见我穿着校服,在楼梯拐角看她,
睫毛下的眼神安静又冷。梦里我没说话,只是站着。她惊醒时,会本能地确认门有没有锁好,
窗帘是不是拉严了。然后她会跪在地上,抱着腿,哭得一点声音也没有。她做得太逼真了。
连她自己都快信了。她真的是我了。我坐在礼堂最后一排,头发湿漉漉的,
像是刚从水底爬出来。没有人看我。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礼台中央,
那位温柔端庄的新娘身上——她挽着我的母亲走向红毯,穿着当年我偷偷攒钱定制的婚纱,
笑容明媚动人。我的母亲已经老了许多,头发花白,却仍旧慈爱地看着她:“砚砚,
今天你终于嫁人了。”砚砚,是我的名字。但她不是我。她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从我醒来的第一天就在我脑子里盘旋,像根鱼刺一样卡在喉咙里,咽不下,
也吐不出。那时候我还以为,她只是长得像,骗了家人一时。可后来我一点点看清楚,
她不是“骗了我”。她是,变成了我。她拿走了我的身份证明之后,先是剪了头发,
去做了半永久,把眼尾拉长,下颌线打薄,连笑的弧度都照着我高中的照片练习。
她去找了我曾经的钢琴老师,说“自己想重新捡起来”,
让老师“复习一下”我当年弹过的几首曲子。她把我写的日记背下来,
把我用的词、说的口头禅、连打字喜欢空两格的习惯都学会了。
——她甚至去找了一个整容医生。“不是动大刀子,只是调调细节。
”我听到她在病房里跟人说,“砚砚喜欢下巴尖一点,我也要尖一点。
”我不知道她在镜子前练了多少次我的语气,也不知道她用录音听了多少遍我说话。
但她确实成功了。连我妈都信了。“砚砚怎么突然不弹琴了?”“砚砚最近不写作了?
”“砚砚开始喜欢穿裙子了?”他们会疑惑,会念叨,但他们从没真正怀疑她的身份。
大概是因为她活得比我“还像我”。我以前太安静,太懂事,太听话。
她模仿的那个“我”——没有边界、没有反抗、没有情绪,
恰好就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女儿”。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她不是夺走我的身份那么简单。
她,成了那个我在现实里,永远做不成的“完美女儿”。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记得特别牢。
“只要别人喜欢我,不管我是不是真的我,都没关系。”——她把这句话当了信仰。
她真的成了“别人喜欢的我”。而我——十年尸坑归来,
没有身份、没有声音、没有人记得我曾存在。•我低头看着自己那双发抖的手,
指甲里还残留着翻土的泥。脑海中,有东西正在慢慢复苏。十年前的某天,她为什么会杀我?
我记得我们曾吵了一架,关于继承遗产、关于我和男主订婚……但我从没想过她会真的动手。
我想知道,她在我死后,是怎么做到的。怎么骗过父母、朋友、老师,
甚至连我当年的未婚夫——都没有起疑。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现在的她,
比我活得还像我自己。我想不通。不过没关系。她杀了我,埋了我,扮演了我,活了十年。
那接下来,就轮到我了。•3我醒来的那天,是一场暴雨。有人在喊:“这边塌了!土松了,
往下塌了!”有脚步声,有铁锹敲地的声音,还有狗在狂吠。我那时还在半昏迷状态,
呼吸很微弱,意识像被封在玻璃罩子里,能听见、能感觉,但动不了。身体像是冻了一样,
肌肉僵硬,骨头发麻。有人喊:“挖出来一个包!”“靠……这不是骨头吗?!”“卧槽,
尸体?!”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还活着。我试着睁开眼皮,但太重了,眼球干涩,
像被风吹过裂开的土。耳边全是“砰砰砰”的心跳声,嗓子干得像被灌了沙子。
他们没发现我还活着。直到有个工人试图拉开我衣领查看伤口——他的手指碰到我的脖子时,
我发出了一个极低极低的喘息声。他吓得跳起来:“她还……她动了!
”•再之后我被送去了医院。医生说这是奇迹。“她被活埋至少八年,陷入了极端低耗状态,
靠地下湿气维持微弱循环……有可能是药物引发的假死+自我封存反应。
”我在昏迷中短暂苏醒过一次,但没能动弹。护士换药时,说我像个僵尸。我恢复得很慢,
大脑混乱,语言系统失序,曾经一度忘记了自己是谁。
他们给我做了八次脑电图、三次核磁共振,
还是解释不了为什么我的意识可以在那种生理条件下“缓慢待机”,又能恢复。
但我知道为什么。她不想让我死得那么快。她想确认我不会醒来。所以,
她下药让我的心率假死,用塑料薄膜封住我的口鼻,然后埋进了废弃矿坑的石灰坑里。
不是“杀”,是“封”。一场温柔、彻底、没有争吵的消失。•我醒来的第一件事,
是找回我的名字。我叫林砚砚。我不是林砚语。不是她。•我从医院偷走自己的病例资料,
穿着医院配的白大褂走出门时,没有人认出我。我那时候脸瘦得像一把刀,头发剃光了,
眼神像一条从冰水里捞出来的鱼。没人会想到,我是曾经“死了十年”的那个人。
更没人想到,我要去找谁。·医院没有身份证就不给出院证明。我不能回家,也没有“家”。
我在地铁站捡了一个学生遗落的帆布包,里面有张临时校园卡和一件毛衣,
我穿上之后照了照地铁玻璃里的自己,几乎认不出来了。我在地铁里待了一整夜。又冷又饿,
胃疼得像被刀搅,可我舍不得走。我怕回头,我怕错过她——那个顶着我的脸,
活成我人生的人。•4我开始找她。我去图书馆蹭电脑,用临时身份证申请了一小时上网,
搜了一下“林砚砚”。搜索结果全是她。
“青年心理作家林砚砚发布新书《自我投射》”“林砚砚出席慈善论坛,
与明星同台”“林砚砚与沈氏集团执行总裁沈知屿订婚,
金童玉女羡煞旁人”我呆坐在屏幕前,几乎想吐。她笑得那么熟练,那么自然。
我把鼠标一点一点拖向评论区。“她太美了吧,是我从高中追到现在的精神偶像。
”“她简直是理想女儿人设吧,清醒、理性、温柔还有才华。
”•原来我在别人眼里……那么好?可我活着的时候,好像没听谁说过。
•我靠着图书馆的桌子沉睡了四小时,醒来时眼睛都睁不开,
但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见她。我要亲眼看看她到底变成了谁。我要知道,
她拿走我的人生之后,把它养成了什么模样。•我去了东林老城区。我记得她说过,
她最怕黑,小时候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她总是躲在窗帘后面,站着不动就会哭。
她不会选黑的地方。她会住在最明亮、最体面、最“像我”的房子里。所以我找到了她。
•5她住的地方比我想象中还华丽。复式大平层,带观景阳台,摆着香氛蜡烛和落地钢琴,
墙角那瓶香水我一眼认出来,是我大学奖学金第一笔钱买的限量款。
我在阳台的百叶窗后蹲了两个小时,看她在客厅里读稿子,打电话,削苹果,打翻一杯牛奶,
又立刻冷静地擦掉——像一个完美生活博主一样,平静且得体。那一瞬间,
我几乎以为她就是我。可就在她转身进卧室那一刻,我轻轻按响了门铃。我戴着口罩,
穿着灰色快递服。她打开门的一瞬间,我差点没绷住。她果然怔住了,表情极快闪过警觉。
“您好,林小姐,您的快递。”我低头递上一个空盒子,声音压低成沙哑:“请您签收一下。
”她接过盒子,眉心微动。“我没买这个。”我弯腰一笑:“上面写的‘来自你自己’。
也许是回忆?”她眼神闪了闪,迅速关上门。•第二天,她发布了一条限时动态。“有时候,
门被敲响,并不是因为有人来访。”她开始关窗、拉帘、换门锁、删社交账号,
甚至连心理咨询预约都推迟了。而我呢?我躲在她对面写字楼的天台上,
偷走的旧资料——病例编号、骨骼拍片、当年体检化验单……我打印成一份资料投进她信箱,
扉页写了一句:“你拿走我的人生,那我就拿走你的夜晚。”•她开始睡不好觉。凌晨三点,
她打开家里的音响,用白噪音压住自己哭出的声音。我躲在她阳台外,
隔着玻璃看她吃下四颗安眠药,手一直在抖。她不知道我是不是活着,
但她开始不确定——我到底有没有死透。•她把房子装了八个监控,
雇了一个助理全天候陪同。但那天晚上,我还是站进了她的签售会。我戴着口罩、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