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石镇的春风2035年3月的青石镇,春风里夹着泥土的腥气和桃花的淡香,
拂过叶青家院子里那株刚发芽的桃树。树枝细得像婴儿的手臂,绿芽在风中微微颤抖,
仿佛在试探这个世界的温度。叶青站在树下,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衬衫,
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手指无意识地摸向太阳穴。那里贴着一枚拇指大小的银色贴片,
微软最新款Copilot的“Recall”模块,边缘微微发烫,像个活物在轻声呼吸。
他盯着桃树,脑海中却浮现出昨天用Recall重现的画面——母亲站在这棵树下,
拿着一把木勺,锅里煮着桃花粥,蒸汽模糊了她的脸。“叶青,又在发呆?
”邻居老王的声音从篱笆那边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老王是个矮胖的中年人,头发稀疏,
脸上总挂着笑。他探出半个脑袋,手里摆弄着一块透明屏幕,屏幕上跳动着模糊的光影,
像一场无声的幻灯片。叶青转过身,看到老王眼里闪着孩子般的兴奋,
“我刚试了谷歌的Lumiere,喊了一句‘老槐树下下棋’,它就给我生成了一段视频。
你看,连树影晃动的角度都对得上我小时候的记忆!我还加了句‘下雨天’,
画面里就多了雨丝,连棋盘上的水珠都看得清!”叶青笑了笑,走过去靠在篱笆上,
木头粗糙的纹理硌着他的胳膊,“技术是好,可你不觉得有点怪吗?
机器比我们自己还记得清楚。”他低头瞥了一眼自己的手腕,
Copilot的界面投射出一圈淡蓝光环,像水面上的涟漪,
提示他今天该去医院复查脑机接口的适配性。自从三个月前医保局把这玩意儿纳入报销范围,
他在镇医院装上了这个小东西,生活就像被重新编程了一样。昨天,
他用它回忆母亲煮粥的味道,连空气中的甜香都扑鼻而来,
甚至能听到锅盖被蒸汽顶起的轻响。老王没接话,埋头继续调试他的设备,
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像个刚拿到新玩具的孩子。叶青耸耸肩,转身走进屋里,
拿起一件旧外套,准备出门。青石镇不大,几条石板路串起百来户人家,
路边偶尔有几只鸡晃悠着穿过,留下一串咯咯声。镇中心有座老槐树,据说活了三百年,
树干粗得两个人抱不过来,枝叶茂密得像把巨伞,夏天能遮住半个广场。如今,
树下多了几张桌子,年轻人围在那儿用脑机接口玩虚拟棋局,笑声和电子音混在一起,
像一首奇怪的交响曲。叶青路过时,看到一个少年喊了句“马走日”,
投影棋盘上立刻跳出一匹马,嘶鸣声从空气中传出,引来一阵哄笑。医院离家不远,
走路一刻钟。路上,他经过镇上的小卖部,老板娘李婶正站在门口,眯着眼睛看一块屏幕。
她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头发夹着几根白丝,围裙上沾着米酒的渍子。她抬头看到叶青,
挥手喊:“小叶,来看看!我刚用Lumiere做了个广告,你喊一句‘青石米酒,
香飘十里’,它就生成了!”叶青走过去,李婶按下按钮,
屏幕上浮现出一坛米酒在阳光下泛光的画面,酒香仿佛真的从空气中飘了出来,
连坛子上的陶纹都清晰可见。他摇摇头,心想:这技术要是再聪明点,
怕是连李婶的生意经都能学会,连她酿酒时偷掺水的秘密都藏不住。
第二章:脑波的秘密医院是一栋两层小楼,白墙斑驳,门口挂着“青石镇卫生院”的牌子。
接待叶青的是个瘦高年轻人,名叫张宁,镇上唯一对脑机接口着迷的医生。
他戴着一副智能眼镜,镜片上不时闪过数据流,像个科幻片里的角色。叶青推门进去时,
张宁正低头调试一台仪器,屏幕上跳动着彩色的曲线,像一场无声的焰火。他抬头看到叶青,
咧嘴一笑,“来了?坐这儿,你的脑波数据我得再看看。”叶青坐下来,
张宁熟练地接上设备,手指在屏幕上点了两下,一串跳动的曲线放大开来,像心跳的波纹。
“你的数据很稳定,”张宁指着屏幕说,“Recall模块运行得不错。
这东西不光能记东西,还能帮你思考。最近DeepSeek的R1模型上线了,
我们跟它对接后,你的设备能模拟复杂推理。你试过没?”叶青皱眉,揉了揉太阳穴,
“推理?我又不是科学家,要这个干嘛?我就想回忆点老事儿,别的没想那么多。
”他声音里带了点不耐烦,脑机接口这玩意儿对他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用起来总觉得别扭,
像在脑子里塞了个不速之客。张宁推了推眼镜,眼里闪着狂热的光,“别小看它。比如,
你昨天梦见的那个数学题,它已经解出来了。”他点了下屏幕,
一个公式缓缓浮现:x² - 5x + 6 = 0,旁边还有一串分析过程,
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像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叶青盯着屏幕,愣住了,“梦见的题?
我没告诉过你啊。”“你没说,但你的脑波说了。”张宁靠在椅背上,
语气轻松得像在聊天气,“Recall模块抓住了你睡梦中的思维碎片,
R1分析后发现是个二次方程。昨晚你梦到自己在教室里解题,对吧?黑板上还有粉笔灰,
我看日志里还有个细节——你梦里老师穿了件蓝毛衣。”叶青感到一阵寒意,
手指不自觉地攥紧衣角。他确实做了个梦,梦里是小学时的教室,老师是个瘦小的女人,
站在黑板前写了个方程,他怎么也解不出来,急得满头汗。粉笔灰飘在空气里,呛得他咳嗽,
老师转过身时,他还注意到她穿了件蓝毛衣。可那只是个梦啊,怎么会跑到机器里去?
他盯着张宁,声音低了些,“你是说,这东西能偷我的梦?”“不是偷,是记录。
”张宁纠正道,语气里带了点不以为然,“脑机接口读取你的神经信号,
R1再把这些信号翻译成可理解的信息。你梦里的情绪、画面,甚至气味,都能变成数据。
昨天你还梦到桃花粥了吧?我看日志里有个味觉信号,甜中带点涩。”叶青沉默了。
他想起母亲煮桃花粥的场景,锅里的蒸汽混着花瓣的香气,母亲站在灶前,围裙上沾着面粉,
手指粗糙却温柔。昨天他用Recall重现了那味道,连母亲哼的小调都清晰可闻,
像时光倒流。可现在知道连梦都被窥探,他心里涌起一股说不清的不安,
像被人掀开了藏在心底的日记。“别担心,”张宁看出他的表情,拍拍他肩膀,
“这技术是工具,怎么用看你自己。医保局批了报销,就是想让更多人受益。
你可以试试R1的推理功能,问点有意思的问题。比如,问它未来的天气,
或者小镇的财政能不能撑住这波技术热。”叶青点点头,起身离开时脑子里乱糟糟的。
医院外,春风吹过,夹着槐花的香气,他却觉得有点冷。路过老槐树时,他停下脚步,
看到几个孩子围着桌子玩虚拟棋局,一个男孩喊:“炮打中!”投影里立刻炸开一团火花,
引来一阵惊呼。他摇摇头,快步走回家。第三章:小镇的思维森林回到家,叶青推开木门,
屋里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鼻而来。他走进客厅,坐在窗边的旧藤椅上,盯着院子里的桃树。
夕阳洒在树叶上,影子在地上晃动,像无数跳跃的思绪。他深吸一口气,默念:“连接R1。
”几秒后,一个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清脆得像春天的溪流:“你好,叶青。我是R1,
DeepSeek的推理助手。你想问什么?”声音没有温度,却带着一种奇妙的节奏,
像机器在模仿人类的语调。叶青犹豫了一下,手指敲着藤椅扶手,
“如果小镇每个人都用脑机接口,会怎么样?”他问这话时,脑海里浮现出老王、李婶,
还有镇长胖乎乎的脸,想象他们都戴上那枚银色贴片,彼此的思绪像电线一样连通。
R1顿了顿,像在思考,随后回答:“青石镇将变成一座思维交织的森林。
每个人的记忆、梦境、推理相互连接,像树根盘绕。
你可能会知道老王昨晚梦见的棋局输给了谁,也可能发现镇长藏在心底的秘密。
信息流动会加速,效率提升,决策时间缩短。比如,
镇上修路的计划可能从三个月缩短到三天,因为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即时汇总。
但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谁的思想是自己的?谁又是别人的影子?隐私会变成奢侈品,
信任会变得脆弱。”叶青睁大眼睛,窗外的桃树在风中摇曳,像是回应这番话。
他试探着问:“那我呢?我还能是我吗?”“可以,”R1的声音带了点微妙的停顿,
像在斟酌措辞,“只要你记得关掉我。技术是桥梁,但你决定走多远。”这话让叶青愣住。
他低头看向手腕,光环界面上多了个选项:“断开R1”。他没按下去,
反而问:“你能模拟我的想法吗?比如,我现在想什么?”“可以试试。”R1的声音平静,
“根据你的脑波,你在想桃树、母亲,还有一种复杂的味道——可能是粥。你在怀念过去,
同时又对我的存在感到不安。你还想到老槐树下的孩子,觉得他们的笑声有点刺耳。对吗?
”叶青苦笑,揉了揉太阳穴,“你还挺会读心。”“不是读心,是分析。”R1纠正道,
“你的神经信号告诉我这些。我没有感情,只是把数据拼成答案。如果你要更具体的模拟,
我可以生成一段画面,比如你母亲煮粥时的场景。”“不用了。”叶青打断它,声音低沉,
“我自己记得就行。”夜深了,叶青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窗外传来老王的笑声,
夹杂着Lumiere生成的棋局画面在空中闪烁,像一场无声的焰火。
他想起刘慈欣的小说,那些人类与宇宙交锋的画面,如今却在小镇的日常里悄然上演。
技术像一颗种子,在青石镇扎根发芽,可它会长成参天大树,还是吞噬一切的藤蔓?
他闭上眼睛,脑海里却全是母亲的脸,模糊又清晰。第四章:交响曲的低鸣接下来的几天,
叶青开始习惯脑机接口的存在。早上,他起床后坐在院子里,
用Recall重温母亲教他写字的场景。阳光透过窗子洒在桌上,母亲握着他的手,
毛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清晰得像在耳边,连墨汁的味道都扑鼻而来。中午,
他在小卖部帮李婶调试Lumiere,生成了一段“青石米酒飘香”的广告,
画面里酒坛在阳光下闪光,引来一群游客围观拍照。李婶乐得合不拢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