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佛像垫高底座》是大神“久洱”的代表兴许佛俑是书中的主精彩章节概述:“现在的人知道兵马也就能光听名字猜到这佛俑是什么”老人深嘬了口旱“但是我第一见着兵马俑还没出”老人吐着烟灰浊气儿说顿了蹲下往那快满的银制烟头里又塞了些细碎烟新加的带着湿气点不捂着下面的着了的也灭老人用拇指扣住烟猛吸了一“咳咳咳!”接着张牙舞爪的跪在地上乱比划“水!”师父一边扶着老人一边冲我吼“老家伙直接把自己呛昏迷”“啊?!”他们几个有点...
“现在的人知道兵马俑,也就能光听名字猜到这佛俑是什么了。”老人深嘬了口旱烟。
“但是我第一见着时,兵马俑还没出土。”老人吐着烟灰浊气儿说完,顿了下,
蹲下往那快满的银制烟头里又塞了些细碎烟丝。新加的带着湿气点不着,
捂着下面的着了的也灭了。老人用拇指扣住烟草,猛吸了一口。“咳咳咳!
”接着张牙舞爪的跪在地上乱比划着。“水!”师父一边扶着老人一边冲我吼道。
“老家伙直接把自己呛昏迷了。”“啊?!”他们几个有点吃惊,又感觉有些荒唐。“不是,
没问出来这佛俑到底是个啥?”六子问道。“没有,虽然他废话了一堆。
”六子和老三相视一眼,转而把目光投向自打上了车就一言不发的师父。
“老师傅你说这老头是不是故意的啊?”老三半开玩笑着。师父没有回答,
良久悠悠吩咐道“老三去守着老先生,六子去找你大师兄去。”“那这小子呢?
”老三指了指我。“他?给我开车。”几人一起吃完饭,商量好接下来行程,
我和师父安顿住处,六子先和我们待一天,明一出发找他师兄,老三则直接陪床去了。
全安排完晚上了,师父便拉着我出来遛弯。我倒是察觉到了,师父是有话不方便明面处说。
于是乎师父便开始拉着我闲逛。
超市、五金、服装店、琴行……最后得到了手提二两奶糖和一个果篮的我。最后,
我们来到了广场的喷泉边。“几年了?”“有三年了。”“我是问你跟我几年了?
”“四年了……”“四年了啊……别跟我跑这趟了,你先回家看看吧。”我沉默着没有作声。
我知道,他这是用不上我了。我也早想跑了。兴许是察觉到了我的想法,
也兴许是他也疲乏了——都默契的没有继续下去这个话题。
“你也就知道这玩意是南北朝的了。”那天后来讲了什么我大多都忘了,
只是记住了师父说了最后一句:“就算你我都意识到一直查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了,
也会委蛇求全的继续下去。”第二天我带着师父去了医院,师傅没让我进去,
我在外面等了等,师傅出来便安排我回家了。火车上我忍不住捋了捋这些年。
我和师父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师徒,更像是老板和员工。但真实情分比这还要淡。
师父将收徒作为了一种拉拢的手段,这也使得我们这些师兄弟的向心力压根没有大。
其中有些不服的,就像老三,便是直接叫他“大师傅”。
我是自打小就成了他的二徒弟的预备役,就可劲空着这么一个位置等着我,
直到我四年前被委派任务跟了他。我其实听人说过,这玩意是他卖了人的才留着的。
真是好头脑。也不知我祖辈花了多少钱。也在早些年听家里人说过我有这么一个挂名师父,
但究竟是他卖了我父亲“徒弟”还是什么结拜兄弟的情分的,我也不清楚……而我,
总归也算有了一份活,钱还挺多,也落得清闲。对了,其实师父干的是“二当家”。
就是专门帮卖家找卖家,帮买家找卖家的活。像个代购和寄售的。但是,
不管是买的还是卖的,都不是能晒太阳底下的,所以才有了“二当家”这个名头。这个佛俑,
则是他早些年经手的一样东西。可惜他也没见过实物,
在他手里时被要求不能打开装那个玩意的集装箱,然后就没然后了。
总之我既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查,也不知道他们查到哪一步了。
一个死了儿子的鳏寡老人总得有点执念?兴许有原因,但我没资格问。也不想问。快到家了。
“怎么回来了?有大进展吗?”“没啥进展,时间也长了,回来看看。
”“这次让你跟着了吗?”“跟着了,但没有接触到那个东西。”“我再去敲打敲打他,
让他把你领好。”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东西跟我们家有什么渊源。我其实也并不想去知道。
兴许是我父亲的执念?我父亲是个大家族私生子,他名字是在族谱里的。
但我和我妈的名字不在。我父亲想把我妈和我名字添上去。佛俑是那个家族里的一根心头刺,
于是我爸便想通过我替人家拔了刺,好把我名字添上去。我在这点上并不太认同他。
父亲从鼻腔里喷出一股浓烟,我看了看一口咽下半根的香烟,
莫名想起了那个住院了的老烟鬼。我父亲盘问完,便是我妈妈接过了话茬。
妈妈接下来就是问问我吃没吃好,睡没睡好,倒是妈妈的嘘寒问暖让我感觉回到了家。
接下来我去了发小家,几年没见,自是有许多话要说,我便把我这几年的经历跟他讲了讲,
可笑的是明明是说出来平添威风的事,
愣是把细节都抠完了也就说出了个“佛俑”一名字能吓唬吓唬人。
我好像从始至终没啥参与感。几天后,回家的我发现茶几上扔着一袋奶糖。
是我当初提拎的那一袋。师父是有低血糖的。我打电话过去,想告诉他们,但都打不通。
出事了。我回去就去了医院,然后就见到了老三坐在护士站旁边的一排椅子上。“糖没留下,
是吧。”我有些后悔当初没检查行李。“你们知道?出什么事了?”老三听了没有回答,
只是叹息一声后仰躺在了椅子上。然后指着病房区,吐出“306”三个数字。我连忙冲去。
可是……里面只有打了石膏的——之前把自己呛住院的老头,不知去哪里受了伤。没有师父。
我忙不迭的跑到护士站,但老三已经不见了踪影,我刚想拿起手机拨个电话,
看到了他发来的消息。
醒了的话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够你给你家里交差别联系我我帮师父处理一下后事他称呼变了。
我试着拨了几通他的电话,但都被他立马挂断了,然后就是不在服务区。师父死了?
我不知道该干什么,只是第一时间通知了家里。我没告诉父亲糖的事。父亲让我守着那老头,
也没有了下一步的指令。师父确实没了,我有些自责。我有些待不住,给前台留了电话,
出去了。所以佛俑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也不清楚,我甚至都没见过这个东西。
我被家里派来跟着师父只被告诉了一件事:“东西出现了马上通知家里。”吩咐得云里雾里,
我也问了好多,东西是什么,从哪里出现……一句“到时候会知道”便哑火掉了我。
到了师父那里,我也问了不少,但师父只告诉了我是南北朝的东西。
他们趋之若鹜的究竟是什么?陪床的时候我仔细想了想这里面的细节,
并且梳理了一下现已有的信息。老头说这玩意和兵马俑性质相同。师傅说这玩意是南北朝的。
我顺着这俩个方向查下去,却得到了一些不知有无收获的信息。首先是陶俑,始于春秋,
以代替活人殉葬的目的出现。后一直有延续,到了明清转衰,虽然明清时代陪葬俑日渐式微,
但明代陶俑依旧可以称为继秦俑、汉、唐三彩俑之后陶俑历史上最后一个高峰。
其次是南北朝,跟佛相关的很多,佛教恰巧是在这段时间里的传播得到了很多统治者的支持。
在汉哀帝时期佛教就已流入,起初是作为道术的附庸。到魏晋时期,佛教开始发展起来。
后经如天竺人昙柯迦罗、佛图澄、鸠摩罗什、竺道生等主要人物的推广与传播,
使得佛教进一步发展。随着佛教的传播社会各个阶层都出现了大量的信众。甚至有皇帝。
比较出名的就是陈后主曾舍身弘法寺为奴,为群臣出钱赎回。就写后庭花的那个。
王公贵戚和大量民众的钱财流入寺院,然后反过来再兴建寺庙,广纳信徒。
后来便是出现了“寺院经济”。寺院成为了地主。查到这里,我发现了我需要的信息齐全了。
佛俑不一定是陪葬品。寺院可能是主人。反倒是有了一个新的问题:佛俑这名字谁起的?
兵马俑这个词是1975年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可是佛俑这个词呢?